第一财经日报
王如晨
在中国市场,还没有哪个行业形成连锁家电领域那样如此分明的双寡头竞争格局。这恐怕要归功于2006年夏天国美与永乐的一场“婚礼”。
去年7月25日,国美创始人黄光裕和永乐创始人陈晓联合宣布,国美采取新发股份加现金的方式,以总价52.68亿港元收购永乐。收购完成后,永乐电器从香港退市。黄光裕将担任新公司董事长,陈晓则被邀请出任CEO(首席执行官)。
中国家电连锁行业三足鼎立的局面自此被打破,而国美电器也由此成为中国家电连锁市场的巨无霸:年销售值将达620.5亿元,店面总数超过800家。
一场躁动的婚礼
这是一场躁动的婚礼。早在2006年5月底,市场便有传闻称,国美电器可能收购永乐,但是被双方指为谣言。
到了6月中旬,传闻演变为另一版本,即本土三大巨头的结盟。有消息称,为对抗已经控股江苏五星电器的百思买,本土三家巨头试图通过相互参股方式,实现战略结盟。永乐副总裁束为当时明确表示,行业整合是一种趋势,关键是采取什么形式,是资本合作、相互持股,还是联合采购、互换门店管理,或是其他形式,现在还没确定,大家都在磋商之中,“具体方案的出台,快的话今年年底,慢的话明年。”
三家公司最后并没有达成任何盟约。但这足以表明,国内家电连锁行业正在酝酿一场巨变。
去年7月初,三家本土巨头终于相继承认一直谈判的消息。陈晓说,三方高层已达成共识,在南方市场互换门店,有选择地退出经营不善的地区,避免非理性竞争,保持各方利益最大化。三方还可能在物流方面达成共享合作。
7月17日、18日,永乐、国美相继停牌,透露出不寻常的味道。一周之后,这一消息则演变为最终的版本:国美收购永乐。让人惊讶的是,国美和永乐的合作,竟然早在去年4月永乐宣布合并大中前,就已开始了,只是双方在“彩礼”方面一直难以谈定,国美希望全部以换股方式完成,而永乐则坚持“现金加换股”。为此,港交所还曾谴责双方信息披露不合规。
7月25日,国美与永乐的婚礼在诸多仪式未准备的情况下仓促完成。黄光裕和陈晓联合宣布,国美采取新发股份加现金的方式,收购永乐。
“美苏口水战”折射行业风险
国美收购永乐后,一家独大,家电连锁业格局看上去有些失衡,这加剧了业内尤其是对手的焦虑。
主要的对手就是苏宁。双方宣布合并的第一时间,它便发出抗议信号,并在接下来的两周内与国美爆发了多个回合的口角冲突。
其中,苏宁电器总裁孙为民的一句话最“酸”也最为经典。在苏宁“上市两周年”全国视频会上,他表示,首先,家电零售业很辛苦,合并案对永乐总裁陈晓来说是“一种解脱”,因此“祝贺陈晓”;其次苏宁要“感谢国美”,国美并购永乐,令苏宁少了一个对手。
孙为民认为,三大元凶“杀死”了永乐,即竞争对手、媒体、外资。“家电连锁行业已从‘大鱼吃小鱼,快鱼吃慢鱼’进入‘大鱼吃大鱼’时期,永乐偏安上海,面临并购风险是早晚的事”,至于永乐和摩根士丹利的“对赌协议”,则是导致它陷入困境的直接矛盾。
随后,北京大中则宣称拒绝支付和永乐之间的定金,同样显示出它对国美永乐案的强烈抵触。而国家商务部“适时”出台的反垄断文件,以及去年10月27日针对该收购进行的听证会,更让业内人士觉得深有意味——中国家电连锁业生态格局正在发生着一种新的变化。
担忧不无道理。双方合并后,新国美规模相当于苏宁电器的1.5倍之多。而在核心城市如北京、上海,国美的局部优势更让苏宁难以匹敌,它的份额几近70%。而按照《反垄断法》草案,如果一家企业占到50%以上份额,那就有垄断的特征了。
这确实是苏宁焦灼的理由。不过,它也迅速作出了反应,即把南京总部职能向上海、北京迁移、分散,以积极应对处于整合时期的新国美。
黄光裕在那个夏天火气很大。他有些凶狠地表示,苏宁电器将是国美下一个收购对象,苏宁愿意合最好,如果不愿合,国美也会创造条件来合。而孙为民当时回应说,两家公司基因不同,合并纯属想象,而且即使国美想买,也要“看看苏宁原始股股东愿不愿卖”。此后黄光裕还曾公开表示,苏宁股价虚高,导致后者震荡,最后引发两家公司在道德层面发生更大口水战。
不过,这并未阻挡住一个新国美的诞生。2006年11月,它与永乐举行了合并庆典。。
行业仍在异化
但是,新国美的诞生,并没有消除这个行业积重难返的弊病。多年以来跑马圈地式的规模扩张,掩盖了背后脆弱的基本运营。
新国美确实拥有了更多与供应商谈判的筹码。然而,过去5年,家电连锁企业从家电企业获得的返利已经到了后者难以承受的程度,新国美如果继续靠规模来压制供应商,将会遭遇更为严重的抗衡危机。
家电连锁业的恶性价格战仍然没有消除。这成为行业利润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。而由于销售和渠道费用上涨,新国美利润压力同样在增大。因此,在议价权效果不再明显的情况下,最为实际的解决方法是进一步控制运营成本,将注意力转向差异化经营,挖掘消费能力。
2005年百思买的落户及其初期的辉煌战绩,确实让新国美与苏宁大吃一惊。它们对这个洋巨头的态度已经不再是轻视,而是充满了忌惮,并在暗中不断模仿、学习。目前,苏宁在上海的商业模式与运营管理已经神似百思买,它与新国美的大店竞争也显然试图阻截百思买,但是这至少从侧面透露了它们对对手的重视。
新国美与对手之间的口水战越来越少了。一年来,在整合永乐的同时,它确实不断将重点转移到后台运营,这让它更具王者之气。
但是,要在一夜之间让这些巨头完全变成受整个产业链欢迎的角色,它们还做不到。以拖欠供货商货款达到扩张目的,这种“类金融生存模式”非但无法消除,反而得到强化。
这种异化生存,导致了中国家电连锁行业资源被高度透支,导致家电连锁只是充当了其他行业的现金流,进一步弱化了自身的竞争力。
黄光裕是幸运的。受益于中国消费市场的勃兴,短短20年,他已经成为家电连锁业名副其实的老大。他所处的行业竞争最激烈、最商业化,收购国内老大永乐时,他可能要感谢自己一开始选择的行业。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