绝对零度 北京怀旧80S 低调务实 享受创业

宅急送现价段的问题及总裁陈平的致歉

 

    与宅急送的合作基本称得上满意,但现阶段宅急送内部出现的诸多问题,使其连最基层员工均逐渐丧失战斗力。祝愿宅急送这个知名民营物流机构可尽快合理解决其内部诸多问题。

“45周岁以上、副总监职位以下的员工,基本上都将回家休假。”宅急送一名内部人员向记者透露,公司掀起的这场“机构优化”风暴,已愈演愈烈。

对此,宅急送总裁陈平在自己的个人博客上,向员工们正式致歉:“对于公司这次放长假的决定,给不少的干部员工造成了许多不便,我深感歉意!”

博文释因:为了轻装上阵

9月20日中午,陈平贴出了名为《理解万岁》的文章。陈平开门见山地表示了歉意,并解释了“机构优化”的客观原因。“大家知道今年从年初的雪灾,到年中的地震,再到8、9月的奥运会,都给物流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,公司改革与转型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,快递业务增长迅速,但由于投资过大,改革效果尚需一个周期体现,同时普运业务客户受全球经济的影响,不少企业转产、转型。为此我们也应该对快普运业务、人员、场地、车辆进行优化调整,使快普运资源配置达到最佳效益。”

谈到主观原因,陈平写道:“这次调整优化,是基于公司的长远发展和战胜眼前困难的重大举措,宅急送从创立到现在,十几年留下了很多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,二线、三线与一线的人员比例严重失调,机构臃肿、人浮于事的现象只有通过大手术才能解决,这样企业才能轻装上阵,迎接更大的挑战。”

宅急送新闻发言人向记者表示,宅急送的改革调整是为了加快速度,出现些“小问题”很正常,扭亏为盈指日可待:“近则10月份,长则11月份,宅急送一定能够实现扭亏为盈。”

员工质疑:为啥不裁领导

在陈平的《理解万岁》博文后,不少关心宅急送的人士纷纷留言。

一名网友以员工的口吻发帖:“陈总,作为宅急送的一员,宅急送走到今天真是很可惜,我觉最主要的是管理上出现问题,公司没有新的血液输入,虽说老员工忠实,但是不知道陈总有没有考虑过,即使公司招了一批新员工,能稳定呆下来发展的又有几个?”这位网友直言不讳地说:“这次放长假,为了减少亏损,裁的人基本上都是工资少而且真正干活的人,如果真的是为了节省资金,减少亏损,为什么还有那么领导?”

也有不少网友表示支持。网友“相信宅急送”写道:“没有哪个企业的创办人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企业因‘失血’而死亡,这次全国性人员优化调整,实属断臂保命的无奈行为!此时此刻,相信陈平总裁心中比宅急送的任何一个人都难受,请大家不要再给总裁压力了好吗?压垮了他,对大家有什么好处?”

“公司到今天这一步,肯定不是单方面的原因造成的。陈平信奉的是半军事化管理,早上要喊口号,员工被要求统一制服,但这些能起到多大的作用,目前还不好说。此外,作为一个家族企业,公司领导有不少亲戚在关键部门任职,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,同样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。”一名公司管理人员表示。

陈平承认:管理体制落后

对于一些问题,陈平并非一无所知。在回答“运营质量低下、速度起不来,为什么”的提问中,陈平表示“那时因为我们在用14年搭建的普件平台做一天到门的快件产品,造成快件快不了、普件起不来,结果搞成现在的‘四不像’,落到一个‘千夫所指’的境地”。

在回答“中层干部官僚、任人唯亲、脱离群众,为什么”的提问中,陈平认为,“那是因为宅急送的管理体制落后了,将权力承包给了下面,总公司没有对拥有权力的中层干部进行制衡和监控的精力。”

陈平并非不想改革,“我何尝不想改呢?!这两年为了上市解决公司发展资金长期不足的问题,我有点顾此失彼,建点、招人、开班车、包机、配置PDA、上信息设备,哪一项改革和发展不需要资金呢?真可谓一分钱难道英雄汉,给我选择的只有上市这条路。上市就要业绩,我不愿意看到公司因改革暂时性的亏损影响上市,所以很多问题就是靠修修补补、休眠疗法维持到了今天。”

背景分析

宅急送两次上市为何失败

在宅急送的发展历程中,始终伴随着“缺钱”的尴尬。为此,陈平想通过上市,“一劳永逸”地解决资金难题。但两次努力,均以失败告终。这是为什么呢?

屡次遭遇资金瓶颈

在2003年中国成长企业百强评选与第六届成长企业CEO峰会上,陈平曾公开表示,“我做了十年的宅急送,最深的体会是资金的缺乏。”

陈平表示,当初从日本带回的30万元启动资金,在购买了3台车后,就基本上用尽了,“在公司经营不到一年的时候,企业就发生了资金危机。”此时,陈平找过银行,找过风险投资基金,动用了几乎所有的社会关系,最终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,才过了这一关。“这一笔钱,基本上是陈平的哥哥陈东升借给他的。”宅急送一名内部管理人员告诉记者。

1995年,随着业务量的飞速增加,陈平再次遇到资金瓶颈。恰好,日本国内的新闻记者采访团来到北京,得悉陈平的困境后,通过在日本国内牵桥搭线,最终,日本长野县一城株式会社社长小林利夫雪中送炭般,拿出180万元入股,为陈平解了燃眉之急。

2002年11月,面对数名骨干出走宅急送,陈平再次通过引资,成功化解“危局”。当年,物美出资4000万元入股宅急送,其中以2000万元收购10.3%的股权,其余2000万元则为贷款。

两次上市均告失败

数次“找钱”后,陈平想通过上市,“一劳永逸”地解决资金难题。2003年,上市日程被正式提上桌面。

一名公司管理人员介绍,宅急送原计划在香港上市,并为此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,甚至专门从香港引入了一名财务总监。当时陈平表示,宅急送的资产规模、利润、营业收入都达到了在香港上市的规模,“后年我们可能就要在香港上市。”

但天不遂人愿,陈平赴港上市的计划,因2004年中期突然出现亏损而搁浅。“另一个原因是,当时国家收紧了内地民营企业去香港上市的政策,让雄心勃勃的宅急送受到了不小的打击。”该公司一名知晓内情的人士向记者透露。

赴港上市不成,陈平并未放弃,转向内地A股市场,并于2006年1月成立了上市筹备小组,工作进展得很顺利。2007年5月,宅急送成功拿到了证监会受理上市批文。就在宅急送正欲上会的关键时刻,却遭遇“熊猫案”当头一棒,之前所有的上市努力不得不放弃。

此后,宅急送暂时放弃了上市计划,陈平有了改革的想法。“我应该感谢上市没有成功,让我明白只有背水一战,改革求生存,除此之外,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拯救宅急送。”陈平斩钉截铁地表示。

专家支招

民营快递应抱团“过冬”

2007年,我国快递行业销售收入达到380亿元,比2006年同期增长了26.79%,但实际情况远不如表面数字那么光鲜。

“如果连宅急送这样的企业都出现问题,那说明整个快递行业确实不景气。”德邦证券分析师郑庆平建议,民资快递应重新整合,抱团“过冬”。

遭遇国外快递猛攻

在郑庆平看来,随着国外快递机构的进入,民营快递的发展更是举步维艰。2005年底,外资快递在华独资经营快递业务开放,FedEx、DHL、UPS、TNT等外资巨头随即在华展开了一系列并购扩张。

锦秋财智咨询北京有限公司高健整理的资料显示,2005年12月,TNT与 中国远洋(行情 股吧)运输集团组建了合资公司;2006年1月24日,联邦快递以4亿美金的代价,收购了其与大田在华的合资企业大田联邦快递有限公司中50%的股权,以及大田集团的国内快递网络,获得大田集团所有快递业务,而大田此后则不再从事快递业务;2007年3月,TNT完成了对华宇集团的收购。

“外资看中的是物流核心资产,相对于国内民营快递,外资快递在服务上具有优势,而且现在网络建设也跟了上来。本土民营快递剩下的唯一优势就是价格了。”郑庆平分析道。

最后一块堡垒难保

但民营快递连价格优势这最后一块堡垒也即将不保。宅急送新闻发言人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不讳地表示:“类似一些国外快递公司,现在就是低价竞争、低价倾销,明明赔钱的买卖也干。外资机构具有资本优势,他们的目的很明显。但外资快递不会永远廉价,我们现在要扛起民族快递的大旗。”

顺丰快递的一份文件指出:“国际快递巨头的大量资本进入,也利用降价来抢夺市场,如某公司大幅降价,以亏损来争夺国内市场。虽然目前由于其网络限制对我司构不成较大威胁,但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,我们与之将来在市场上的直面交锋不可避免。”

“外资快递的进入,最大的冲击是标准化服务,冲击的结果是让民营企业加快对标准化的建设。民营快递要想抢占市场,关键是两点:一是价格,二是提高服务质量。在价格上,民营快递目前还是具有优势。随着原材料的上涨,每个企业成本都在上涨,类似联邦快递的降价对它本身也是个很大的挑战。”高健表示。

“冬天”会持续多久

“现在确实会有短暂的冬天。”高健接受采访时表示,“冬天并不会持续太久,我认为快递行业会在明年下半年开始有所好转。”

“合并或是唯一出路,特别是对于一些经营规模较小,主要经营业务为城区、或是城际的小型快递公司,如果能够合并整合资源,或许还会有出路。”郑庆平表示。

高健对此表示赞同:“若想在跨国公司大举进入我国国内市场的情况下,保持我国民资快递的品牌,必须重新整合国内的快递资源,做到优势互补。”

“现在不少快递公司已经开始行动,正在提高工作效率、减少流通中的时间,同时加快对企业信息化建设,这也是不少快递公司的应对之策。总体来看,国内快递产品需求仍旧十分巨大,只是现在被一些因素影响,没有完全释放。面临现在‘冬天’的局面,有部分企业肯定会被淘汰,不少地区性的快递公司会倒闭,但不少民营快递在经历过低谷后,将成长得更快。”高健说。

高健认为,从快递市场来看, 中小企业(行情 股吧)客户和散户占整个快递业收入的2/3左右,抓住了这部分市场,能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空间,也能更好地面对这次压力。”

陈平的自信与自负

1998年,宅急送进军上海,迈出了走出北京的第一步。“那个时候宅急送还不到1000名员工,但陈平很自信,他想把宅急送拓展到全国,大家都觉得风险很大,之后宅急送的发展思路完全是按照陈平的想法进行的,他成功了。”公司管理人员告诉记者。

陈平布局全国的策略让宅急送获得了飞速发展,旗下运输网络遍布全国。目前,宅急送已在全国几乎所有地级市设立了分公司。2000年至2004年,是宅急送事业的第一个高峰,营业收入逐年飙升,到2004年时已接近8亿元。

“2000年和1999年是宅急送的第一次转型,陈平抓住了当时手机市场飞速发展的机遇,为当时几乎所有的大型手机公司如摩托罗拉、诺基亚、LG等品牌做大型仓储配送。可以说,抓住大客户,是这一段时间宅急送成功的关键。宅急送是国内第一家敢于提出24小时门到门快运服务的公司,这是对陈平的自信性格最好的诠释。”

然而伴随着自信的,往往也有自负。该人士表示,“陈平的思维极度超前,正是这种异于常人的思维给宅急送带来飞速发展,但也让陈平很难在快速前进的同时,在适当的时候踩下油门。”2004年5、6月时,宅急送出现了首次亏损。“当时全国点铺得实在太大,新建了百余个网点,要投入几千万的资金,新增了大量的员工,购买车辆的费用,这些一下子让公司成本急剧上升,亏损现象出现了。”而另一种说法是,当时因为竞争对手掀起了价格战,让宅急送始料不及,其后,陈平与陈显宝各地奔走,并暂缓各地网点的建设,宅急送才摆脱了亏损。

“宅急送出现亏损的情况,也让公司开始反思,不少人觉得陈平太高调,喜欢演讲,所有的颁奖晚会都要出席、所有的奖都要拿,即使是并没有十足把握的事情,也是信手拈来,但始终并没有实现。早年的宅急送,没有他的‘异想天开’,就不会有今天,但如今他的再一次‘异想天开’,却给企业带来重负。”

宅急送负重转型

这名管理人员所称的“再一次异想天开”,指的是宅急送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的转型,即宅急送将改变策略,从原先以企业客户为主,转向“做老百姓的零散生意”。“基本上是放弃了原来的主营业务,推倒重来,一度甚至想和邮局PK,在邮局边上建宅急送网点,后来看看不可能,又放弃了这样的想法,类似这样的决策失误太多了。”

公司内部人员却告诉记者,“现在转型进行得很痛苦,很艰难,做零散生意、做快件,想要保障质量,就要不惜血本,不达到一定规模就无法盈利。与此同时,宅急送基本上放弃了原先的大客户,这样下去,企业的生存都会成问题。不少人都劝陈平,转型可以,但要一点一点来,宅急送这么大的企业,强行掉头,显然是行不通的,今年以来,宅急送已经出现了高额的亏损。”

此时的陈平,似乎已成了“孤胆”斗士,他在内部简报中写到:“改革的决心下定以后,周围人的不理解,思想的不统一、各方面的阻力和不配合,这些我不想多说,我一个人也能抗得住。关键的是改革最后要达到什么目的,改革的步伐应该怎样走,这些问题对于我来说没有参考和借鉴的范本与模式,只能靠我自己摸索和寻求,改革中出现差错和问题在所难免。”

标签:宅急送
分类:零度共享| 发布:赵克| 查看: | 发表时间:2008/9/15
原创文章如转载,请注明:转载自赵克 Blog http://www.zhaoke.org/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zhaoke.org/ZHAOKE/370.html

相关文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